【碎碎念】818入三国圈以来魏蜀吴的墙头们

(QAQ这篇也差不多可以算是存货,有改动,有添加,屯在这里。三国每个英雄都是不可或缺的,阿霜没有想诋毁他们每一个人的意思,所以接受合理建议,如果有写的思想跟你的有所出入,这只是霜的碎碎念,不要当真哦。么么哒♡)


໒( ᓀ ‸ ᓂ )७最近在迷后三国,之前看三国(无论演义还是电视剧)大概停留在这几个阶段:

首先是懵懂阶段,小学一二年级只听过其中几个人物,记得几个片段,故而最爱武戏,因为打起来看得毕竟热闹,谁胜谁负一目了然,所以极度痴汉我云妹,每到长坂坡子龙角色歌响起必如打过鸡血,还把歌词抄在小本本上,然而由于后来爬墙去了隋唐(不如说被罗成圈粉?)总之到此三国一段暂且放下。

后来六年级到初中阶段,似乎是当时《品三国》流行起来,易老师成功安利给我了江东势力,于是对我吴大都督周郎十分欣赏【痴汉——】,电视剧也好小说也好,甚至试着去读《三国志》,当然最爱读的地方改到了赤壁之战(我都督成名战啊♡),还为此曾一度对诸葛丞相颇有微词,演习里是因为丞相气死了都督,史实上则是赤壁之战虚构亮亮成份太多,都督戏份削减。古往今来,写大都督的诗词歌赋恒河沙数,苏子的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流传度太高,实际并不是很心水这两句。私心里更喜欢的是一首不太出名的诗,诗中说“烈火张天照云海,周郎于此破曹公”,觉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壮美不假,却始终不及“烈火张天照云海”更直白地交代出了金戈铁马、杀伐之意。

当然,作为资深腐女【好像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对大都督的喜爱还在于孙郎周郎所谓“总角之交”这个竹马竹马的萌点,可怜伯符杀青太早,害我大都督苦心经营十年江东,一把火烧了曹老板半辈子的家当,就为了当年义兄的托孤之任,实在感人。

《新三国》的电视剧对此演绎得更为精彩,“生死无悔,永固江东。”令人心旌激荡,而同人圈里某位太太(抱歉真的忘记出处了)设计的都督临终时说“非瑜背诺,天不假年。”又让人何等叹息!

高中到大学期间,东吴爬墙已有几年,魏蜀不知不觉成为敌对势力,然而《真三国无双6》正好在大一那年流行,刚刚更新了所有人设,在兄♂贵众多的我魏里,嘉嘉似乎显得一枝独受【哦不,秀】,于是加上三国杀的推波助澜,一只病弱且英年早逝的郭奉孝和他不离不弃的曹老板成功组成了这样的西皮——霸道总裁强势主公→病弱腹黑诱受谋士,就酱,这个西皮以其产粮高、粮食质量较好、受众面广,成功支撑了我好几年的粮食储备。

໒( ᓀ ‸ ᓂ )७然而这个西皮也有致命缺陷,由于该西皮甜度极高,又加上我嘉嘉总在三国圈处于风口浪尖,有黑有掐,导致该西皮偶尔让人头风发作,最终还是选择了默默关注,静静产粮,不黑不吹。

直到我魏有一位默默无闻,却一直掌控着大魏走向的人出现在我的关注点里,某惊喜地发现此人,远观近闻几乎没有任何可黑的地方,没错那人必然就是我荀令君。令君大人有钱有颜有理想,论家世,乃是颍川名门之后,颍川这个出智囊的地界得天独厚,让令君为曹魏提供了大量的人才来源,也让曹魏势力许多要员理所当然成为了他的门生(当然,这后期也成了老板顾忌他的关键所在)。→_→论颜值,想必令君可能排的上那时候的前三位,毕竟史书载“荀文若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曹老板的儿砸曹植在给光禄大夫荀侯写诔文时竟用出了“冰清玉洁”这样的词语,而且令君流传下来的逸闻趣事“荀令过处,三日留香”,也可见令君何等仪态。

当然,除了颜值之外,我们还应该看看现象之外的本质,“王佐之才”的评价几乎是同时期最高的了。令君于曹公,不在谋一城,得一域,而在于谋一国之大计。令君之死,空食盒疑案等等,我想,更能让这位爱惜自己羽毛的不世的治国之才,人格上更为遥不可及。

若说荀彧是曹魏势力的CEO,能与之匹敌的兴许唯有隔壁单位西蜀的CEO诸葛亮了。讲真有一度并不喜欢亮亮,或许因为亮亮的前期在演义里太顺利了,顺利到了让我心疼对手的地步。也可能是读演义自三顾茅庐后,走西蜀线难度太低,游戏度不够的感觉。然而亮亮的晚年,尤其是托孤以后的那段岁月,风华正茂的诸葛亮慢慢鬓染霜雪,年迈的老丞相牵着少不更事的幼主,艰难地支撑着一个偏僻又弱小的国家,想替先帝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梦想。天时不济,无可奈何。从兵出祁山到火熄上方,一个个名将的去世,一次次兵败如山,都在残忍地侵蚀着老丞相孤独的晚年。就算祈禳七星,也逃不过秋风一卷,五丈原灯灭的结局。

我曾想,风烛残年,兴许用在武侯身上,再合适不过。

“将星陨落,天命难违。”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央三的这段五丈原,让我每看一次都痛彻心扉,致使多年以来,我甚至不知三国后期仍有故事,仍有许多将星,不甘落幕,冉冉升起。

没错,后三国里我最敬仰的名将,西蜀的姜维。

读演义时,总觉得亮亮寂寞,身边之人,一个个离他而去。然而亮亮生命的最后七年,魏国遥远的天水却有一位年轻人,陪伴他走过了最后的生命旅程。诸葛丞相二十七岁三顾茅庐后出山,多年以后的敌国城下,遇见了时年二十七岁的姜维,或许这故事要比小说更巧合。魏国降将投入蜀国,却得到了蜀国丞相极高的赏识和待遇,演义中写到两人是师徒关系,不过这个设定在《三国志》里并没有出现,然而甜姜的传记里记载着他的生平,却几乎处处隐约能见武侯的遗迹:

他领兵招安羌胡,沿袭了老丞相对少数民族怀柔的传统,羌胡为蜀汉用兵北伐提供了大量了兵源和粮食;他为蜀汉大将军统领三军,朝廷里投降派与宦官当权,本能一呼百应,却在排挤和诋毁中仍坚守蜀国旗帜数十年。犹记得丞相传记中说,丞相街亭兵败,于是请旨自贬,但仍行丞相事。伯约兵败之时,亦请旨自降,而同样在史料里记录了姜伯约仍行大将军事。都能看得出他二人是西蜀不可或缺的朝臣。《册府元龟》载“蜀所恃赖,惟维而已。”然而丞相年迈时尚有伯约,伯约的晚年身边又剩何人了呢?每想至此,总觉得武侯不公,为何要让从未与先帝某面的伯约去扶保汉室?演义处理得极好,蜀国后主投降,敕令伯约降魏,蜀军将领来寻他时,灵堂里“先师诸葛孔明之灵位”赫然在目。或许酬答武侯的知遇之恩,捍卫孔明毕生守护的江山,才是伯约生命的意义。“士为知己者死”,我想,当如此类。

这里最后再说说伯约本人,伯约的全名是姜维。姜姓有些意思,似乎羌人和这个姓氏有点关系,联系一下他本人后期对羌胡的政策,不过这个设定无论有没有差不多都能接受。姜学长从小喜欢读书,研究过郑玄的学问,正经的文官出身,开始上班的时候还是搞统计或者当会计的。不知伯约北伐之时审查粮册军费之时,有没有轻车熟路之感?

有不太靠谱的观点记载说,姜维还写过小说,写了一部志人小说叫做《蒲元别传》,至今还流传了下来。蒲元是位好工匠,为蜀人制刀来着。想想伯约记录下这位刀匠,估计也跟师父致力于研究黑科技密不可分。(本想问伯约你为何不把诸葛连弩的制作方法记录下来,再想想或许这是蜀国的最高军事机密吧23333)当然这个可以当做萌点,然而私认为并不靠谱,文章是这样的“君性多奇思,得之天然,鼻类之事出若神,不尝见锻功,忽于斜谷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熔金造器,特异常法。”首先说这个文风跟《世说新语》里的文风相比似乎都早熟了太多,再就是对蜀国的丞相也是国民偶像亮亮也敢直呼其名了,→_→你真的不怕武侯用扇子敲你脑袋么甜姜?

除了写作之外,大将军还会弹琴,著有一首琴曲叫做《当归操》,川派古琴名家什么的(真的不是亮亮教你的么?)《蜀都赋》里有这样一句话:“庭扣钟磬,堂抚琴瑟。匪葛匪姜,畴能是恤?”简单翻译过来差不多就是,这样美妙的音乐也就诸葛亮和姜维奏得出啦。然而提及琴瑟不免总让我想多,“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啊、“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啊之类的。再加上左思大大又把背景设定在庭院幽僻之处,真不由想让我辈高呼一声“左思大大好脑补!左思大大出本子啊!”不过,我只对维亮师生情有爱,而且因为我也有位很喜爱的老师,所以对维亮还是不可自拔的爱,演义里的老师是甜姜的理想人格,也是甜姜情感的寄托,恩师永远都是神明一样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存在。所以,这个西皮虽然很爱吃,不过,口味较清,故而略挑食。

然而傅玄还记录了一笔更值得yy一下的地方,姜学长文职出身吧却不甘寂寞,好读书爱学习什么的不在话下,但是“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这看起来又分明就不是个文官的打开方式了。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多年来很多人都认为费祎在家中遇害与伯约有关系。

当然,如果真有关系,于我而言并没有什么,只是觉得更符合伯约天然黑鬼畜心的印象罢了。不过我想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私认为并不可能。首先费祎家中遇刺,刺杀费祎的人必然就不想活着出去,那么这样的人可以称为死士。跟伯约养的那些杀手可能是一类人。不过我觉得大将军就算要杀费祎,再怎么糊涂也不可能想这么拙劣的手段,简直到了是个能看懂文言文的人就敢把他和费祎之死联系在一起,这样傻白甜的伯约你真的能在官场活下去么233。所以,如果说是魏国派人杀了费祎,栽赃陷害给蜀国未来的掌舵人,好让蜀国君臣离析,似乎这听起来还更能接受一点。

໒( ᓀ ‸ ᓂ )७最后就是些不靠谱的脑洞,蜀国亡后伯约投降了士季,士季谋反这里其实也很有疑点。按说一样被誉为王佐之才的士季,尽管韬略谋国或许不如令君,但史料里记录的奇谋却也条条款款可圈可点。然而士季就这么一入蜀,智商下线似的就决定谋反了,还歌词似的“没有一点点防备”,真心令人不得不怀疑士季是先存反心,还是司马先露杀机。逼得士季不得不谋求生路。当然还有位先生解释说,是士季心存曹魏,钟家受曹魏恩典所致。私认为不太可能,钟繇钟毓跟晋公尚且打得一片火热,士季对曹魏有眷恋想必不太可信。而且,我觉得士季是个极其感情用事的人,有急才,想到什么估计就去做什么了,生性烂漫,估计没有什么克复中原啊永固江东啊先师遗命啊曹魏有恩啊这样的思想。

最后脑洞一下,觉得士季和伯约虽然是互相利用,可能真的不乏彼此欣赏的成分,如果能重写历史,໒( ᓀ ‸ ᓂ )७把姜钟放在一个国家里,一个外表是犬系的大将军带着一只傲娇卷毛的邪性军师南征北战,想想觉得也略萌?

最后说说士季吧,讲真高一还是初三的时候看书看到嵇康之死的时候,觉得士季因为嵇康不搭理自己就翻脸有点太过分了,不过现在站在司马氏的角度来说,性格决定命运,兴许真的说的就是嵇康这样的才子了。因为高蹈风尘,故而为世不容。而司马氏无论如何也不能直接铲除嵇康这样的大名士。→_→所以我觉得士季替司马昭背了个锅这样的解释更合情理一点。总之若产姜钟粮,还是吃架空历史比较满足,坐等投喂。

实在写不下去了,差不多混三国圈就这样爬来爬去魏蜀吴粉了个遍。总之,最后的结论差不多出来了,曾经我喜欢某位英雄,后来喜欢某个势力,现在,我喜欢这个年代的每一个人。央三的片尾曲真的很美,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皆已离我们远去,如今只留存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一幕幕生动的故事,史书的三国已完,而三国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或许都是一部永不落幕的群戏。



评论 ( 18 )
热度 ( 143 )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兰堂风吟 | Powered by LOFTER